研究人员开发3D打印自我修复材料以减少浪费
修复后的材料样品[图片来源:Keivan Davami博士]
德克萨斯州拉马尔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,由助理教授Keivan Davami博士领导,最近利用先进的SLA 3D打印技术开发了一种自我修复材料,该技术具有各种应用,从固定鞋底和手机屏幕到软骨。通过将材料暴露在紫外线下,它能够“自主修复”,研究人员相信,它可以帮助减少材料受损时产生的浪费量——如果材料能够自我修复,则可以在没有任何浪费的情况下修复损坏。
Davami博士也是该大学纳米宏观制造集团的负责人,他的团队在《科学报告》中发表了一篇关于他们工作的论文,题目是《增材制造自我修复结构与嵌入式愈合剂贮存器》。
图1.(a)自愈结构的CAD模型(前视图)。插图显示了直切口的几何形状,(b)具有中空储存器和被捕获树脂的实际3D打印样本,(c)带有光学图像插图的结构示意图,显示出了来自裂缝泄漏的愈合剂,(d) 使用多向紫外 LED固化泄漏的紫外光固化树脂。
研究人员写道:“自我修复材料能够通过修复对其造成的损伤,部分或完全恢复其机械性能,在没有或只有有限的通道进行修复的情况下,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。在这里,我们展示了一种生物启发的自我修复材料的新设计,其中嵌入在结构中的单元细胞填充了紫外线固化树脂,并作为自愈剂的贮存器。这种设计使得机械损伤的重复修复成为可能。当裂缝扩展到其中一个预埋的储层时,通过毛细管作用将愈合剂释放到裂缝平面中,通过紫外线照射聚合后,将裂缝表面粘合起来。这里的结构是用立体光刻技术通过一层一层地沉积材料来制造的。“树脂捕集”作为一种独特的集成技术,首次被开发出来,以扩大增材制造技术的能力,从而创造出功能更广泛的组件。与先前报告的自我修复材料相比,自我修复材料是在一个步骤中制造的,无需任何连续阶段,即用愈合剂填充储存器。多尺度的机械测试,如纳米压痕和三点弯曲,证实了我们方法的效率。”
[图片来源:拉马尔大学]
该团队的材料灵感来自大自然 ,密封修复树脂通过一系列储存器被捕获在材料内部,并且仅在发生破裂时释放。这听起来熟悉吗? 它与我们皮肤中的微血管血液网络相当,当受伤时,它有助于恢复我们的组织。只有在这种情况下,毛细管的作用才允许紫外线敏感树脂逸出,而不是血液流到伤口表面,因此只需要使用必要的量来修复孤立的损伤。
正如New Atlas的故事所解释的那样,“只要这些物体保持完好无损,液体就会被包含在内。然而,如果聚合树脂破裂,则毛细管作用将一些液体树脂吸出。一旦快速暴露在人造紫外光源下,液态树脂就会聚合,封闭裂缝。
[图片来源:Keivan Davami博士]
根据该大学的说法,由于“自我修复机制的自主功能”,除了短时间暴露于紫外线之外,几乎不需要任何干预来修复材料所承受的任何损伤。紫外线照射可以远程完成,对于难以触及的设备组件,将特别有用。
[图片来源:拉马尔大学]
这种自我修复的3D可打印材料的潜在好处是深远的,使用这种材料能够快速地修复容易损坏的日常物品(如设备组件、眼镜和工具)。此外,如果采用这种自我修复机制制造更多的物品,将大幅减少因产品破损而运送至垃圾填埋场的废物量。
在他们的论文中,Davami博士的研究小组在Formlabs Form 2 SLA 3D打印机上制作了他们的材料测试样本,这些样本是在SolidWorks中设计的。他们现在正在努力进一步开发这项技术,目的是减少自我修复所需的光能。这意味着不需要人为干预,只需要周围的紫外线源,如阳光,就能进行自我修复。